多基源是中药的常见现象

夏至草、夏至学成益母草和夏枯草均为唇形科植物,草益功效类似,母草植物形态相似,及夏进展有共有和特有的枯草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分及萜类、药理研究黄酮类、作用甾体类、夏至学成苯乙醇苷类、草益挥发油、母草木脂素、及夏进展香豆素、枯草蒽醌等,分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具有改善血液微循环障碍、药理研究抗炎抗氧化、心肌保护等功能。
多基源是中药的常见现象。夏至草、益母草和夏枯草基源相近,分别来自唇形科夏至草属、益母草属和夏枯草属。三者功效相似,均具有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心肌保护、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由于益母草名称较多,且与夏至草功用相似,故两者有混用现象。夏至草和夏枯草都曾作茺蔚即益母草的别名,在许多文献中记载为同一植物,又因两者植物形态相似,且采收季节相似,部分学者将其视作同一植物。三种植物既有相关性又存在差异,为更好地利用上述药材,有必要对上述三种中药材在本草考证、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比较,为夏至草、益母草及夏枯草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本草考证
夏至草(Lagopsis supina(steph)IK.Gal.)在夏至前采收,故名夏至草,始载于《陕西中草药》,能活血、调经,治贫血性头晕、半身不遂、月经不调。《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记载夏至草具有养血调经、清热利湿,治疗产后瘀滞腹痛、血虚头痛、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等功效,《江苏植药志》记载:“夏至草为妇科药。邳县民间认为其效力超过益母草。”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能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临床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等,《本草正》记载:“益母草,性滑而利,善调女人胎产诸证,故有益母之号。”《本草纲目》记载:“益母草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难产,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疳、痢、痔疾,打扑内损瘀血,大便、小便不通”等。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在夏季结束后枯萎,故名夏枯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赤目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等,《本草纲目》记载:“夏枯草治目疼,用砂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
2化学成分
夏至草主要含二萜类、黄酮类、苯丙素苷类、甾体、生物碱等成分,目前单体化合物研究较少;对益母草化学成分的研究集中在益母草生物碱,主要以益母草碱、水苏碱为主;从夏枯草中分离的化学成分包括糖类、黄酮类、酚酸类、甾醇类、香豆素类、萜类及挥发油等。三者共有和独有的化学成分评价,见表1至表6。
夏至草、益母草和夏枯草三者化学成分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除上述所列成分外,益母草与夏枯草还有香豆素类,益母草有木脂素类,夏枯草有蒽醌类的报道。三者已报道化学成分比较,见图1。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夏至草,夏枯草,益母草
相关文章
- https://mma.prnasia.com/media2/2307508/Banh_xeo.jpg?p=medium6002025-08-15
- DITA香甜荔枝酒一向带给人都会时尚的感觉。继2007年开始与法国时尚品牌Sonia Rykiel合作,创造出经典的黑白条纹酒瓶身,受到亚洲女性的疯狂收藏;2008年DITA再度发挥跨界创意,与法国甜2025-08-15
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叶片解剖结构和化学组分计量特征对海拔梯度的适应(四)
2.1.3海拔对野生古茶树叶片叶脉组织结构的影响从图4可以看出,主脉厚度和主脉突起度在海拔A2和A4均显著增加(483.74μm、396.66μm;3.74、3.63),分别是最低海拔A12025-08-15-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提供大量输出,但国内需求量却偏低,导致市场一直受制于德国和意大利以及其他欧美市场制约。即使相关部门提拨补贴,业界也不看好。民营太阳能光伏企业盼有利可图,而在相关部门迟迟不推出上网电价2025-08-15
- 2025-08-15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发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稻田甲烷排放的促进作用随时间显著下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和南京农业大学通过联合攻关,发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eCO2)可以显著促进水稻生长,但对甲烷排放的促进作用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国际上远远高估了未2025-08-15
最新评论